体温保护
全国许多医院的医生对于“保温”理念都有所知晓,但是真正将其落到日常临床实践的医生少之又少,相比于血压、心率及呼吸,体温作为被遗忘的生命体征一直未得到应有的监测重视。
围术期体温管理系列访谈之质量控制与管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麻醉科主任;安徽省麻醉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华麻醉学会质量管理学组副组长;安徽省麻醉学会候任主任委员;安徽省麻醉医师协会主任委员
医疗安全是麻醉学科建设的永恒主题,而麻醉质量的控制与管理是围术期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围术期低体温可引起较多并发症,因此,体温管理是麻醉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尽管目前针对不同领域、类别手术的监测治疗都制定了多项专家共识或指南,但是临床上对专家共识或指南的执行缺乏监管力度。
专家访谈:围术期体温管理专题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德国沃尔夫斯堡医院
围术期低体温可引起较多并发症,因此,围术期体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麻醉·眼界》杂志特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左云霞教授、王儒蓉教授,美国克利夫兰诊所Kurt Ruetzler教授,德国沃尔夫斯堡医院Matthias Menzel教授共同探讨围术期体温管理的相关问题。
ERAS的重要环节体温管理——《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治专家共识(2017)》系列访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麻醉科医生可以依据设备条件、手术情况、患者病情,个体化地实施体温管理策略: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或接受短小手术的患者,麻醉科医生可以通过耳温枪等设备间断监测体温,并在围术期酌情选择被动或主动保温措施;对于围术期低体温高危患者或接受大型手术的患者,推荐在围术期持续监测患者的核心体温,并联合采用多种主动保温措施如压力暖风毯、输液加温设备等,维持手术患者的核心体温在36℃以上。
历时二十余年的话题围术期低温管理——《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治专家共识(2017)》系列采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
压力暖风毯是目前国内外文献及指南报道安全、有效和广泛使用的主动加温方法之一。加热后通过空气对流或接触传导使机体加温,减少热量丢失,从而维持患者核心体温处于正常范围内。采用3M Bair HuggerTM保温毯升温效果好,热量分布均匀,可以有效维持手术患者的核心体温正常。在压力暖风毯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输液加温仪,将液体以及冷藏血制品加温至37℃再输注,可以进一步减少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
体温:一项被忽视的生命体征 —— 《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治专家共识(2017)》系列访谈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麻醉科主任
围术期体温保护并不是一项高精尖的技术,专家共识的四部分内容环环相扣,从树立体温保护的意识,有意识地进行核心体温监测,个体化、因地制宜地采取保温措施等几方面入手,给予麻醉科医生一些启迪和指导。
复杂脊柱手术之体温保护措施 —— 《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治专家共识(2017)》系列访谈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复杂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发生低体温的概率非常高,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麻醉科通过上述主动保温和被动保温相衔接的方案,基本做到了围手术体温保护的全覆盖。
关注临床“小问题”何时不见低体温!——《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治专家共识(2017)》系列访谈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
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是增加术后诸多并发症的原因之一,值得重视。临床品质的提升重在细节改进,贵在耐心、专心和温馨。有意识地避免围术期低体温,是实现加速术后康复总体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
凝聚多方力量 达成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
体温作为五大生命体征之一,其并没有在手术患者的围术期管理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围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治与管理专家共识》的推出利于指导性意见的提出和围术期体温的规范管理。
切实改进中国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现状
体温作为五大生命体征之一,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核心体温监测与管理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为此,《围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治与管理专家共识》启动及修订会议于3月31日在美丽的桂林成功举办。
改善围术期患者低体温现状:是时候了!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国家卫计委麻醉质控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
全国部分地区围术期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流行病学研究(简称全国流调研究)总结会于4月23在3M上海研发中心举办。该项研究历时两年,在全国28个研究中心收集超过3000个病例数据,可谓凝聚全国力量,共同探讨中国围术期患者低体温现状。全国流调研究总结会特别邀请到研究牵头人黄宇光教授、研究协调人易杰教授以及28家研究中心的代表汇聚一堂,共同分享学术、探讨技术。《麻醉·眼界》杂志特整理黄宇光教授和易杰教授讲课内容,惠及各位读者。
团队协作医疗呼唤PSH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麻醉学系主任;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前任会长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PSH带给我们很好的努力方向,我们需要牢记其战略原则,即以患者为中心、麻醉医生为主导、循证医学为基础,讲求团队医疗和多学科合作, 并以此原则推动中国麻醉学科的发展。
围术期体温管理临床研究进展
北京协和医院
核心体温监测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难题,没有体温监测,谈何发现低体温,未发现低体温,针对低体温做相应的处理更无从谈起,这无疑是个恶性循环。
- 最新专题
- 脑科学
- 临床热点
- 阿片类药物临床应用专题
- 重症专栏
- 体温保护
- MDT共话麻醉优化与舒适化医疗
- COVID-19
- 2018浦江国际麻醉与危重病论坛
- “实”问大咖视频
- 2018国际麻醉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论坛
- pMDT
- 安徽省医学会第二十一次麻醉与围术期医学
- 2018大盘点
- 循环专题
- ERAS专栏
- 疼痛专栏
- 青年医生说——杭州站
- 2018国际气道管理大会
- 2018天坛国际麻醉与神经科学论坛
- 整合麻醉与围术期医学论坛
- 2018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麻醉学委员会
- 思享荟
- 2018(首届)东北亚麻醉国际会议
-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2018年年会
- 江苏省第二十三次麻醉学学术会议
- 2017浦江国际麻醉与危重病论坛
- 江苏省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2017年年
- 第一届中日友好医院 肺移植麻醉研讨会
- CAA2017年 中青年学术论坛
- 安徽省医学会第二十次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年会
- ASA知识更新解析
- 舒适化医疗
- 2017大盘点
- 高才捷足 齐心戮力
- 中华医学会第25次全国麻醉学年会
- 醉美中国行——ERAS理念下围术期规范化
- 2014 CAA学术盘点专题
- 第十一届届全国高危产科麻醉与分娩镇痛论坛
-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2017年年会
- 2016浦江国际麻醉与危重病论坛
- 2016中华麻醉青年委员学术论坛
- 第十六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年会
- 江苏省第22次麻醉学学术会议
- 2016中青年学术论坛
- CSA2016
- 2016天坛·国际神经外科麻醉论坛
- 2017年欧洲麻醉学会
- 2016年全国中青年麻醉学科医师学术论坛
- 第五届东方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大会专题
- 中国西部麻醉学论坛专题
- 第十五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年会
- 2015 OCAP精彩回顾
- 2015 CAA精彩回顾
- BJA同期述评
- 2016年终盘点
- 临床研究专题
- 日间手术经验分享
- 超说明书用药
- 2016pMDT
- 容量治疗专题
- 精彩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