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专栏
重症医学科的主要范围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重症专栏特邀重症医学科专家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体外膜肺氧合是敌是友?
2020年2月29日晚9点,由医迈瑞科(Enhanced Medic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to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EMERICO)主办的以“体外膜肺氧合——是敌是友?”为主题的线上学术访谈如期而至。
开脑洞系列——扩容不增加CVP,你究竟扩容了吗?
临床医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患者容量不足,液体复苏后中心静脉压(CVP)没有增加,反而降低了,这时还需要继续扩容吗?临床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决策?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王胜教授从CVP及其影响因素、CVP评估容量反应性的效能、扩容到底要不要看CVP,以及如何辩证地看待CVP四个方面,来解答这个问题。
开脑洞系列——乳酸是反应组织缺氧的良好指标吗?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黄青青教授在会议中讨论的话题是“乳酸是反应组织缺氧的良好指标吗?”乍一听,这是个开脑洞的话题,但是在重症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经过积极的液体复苏后, 患者的中心静脉压(CVP) 和心输出量(CO)等指标逐步恢复正常,但是乳酸水平还是偏高。乳酸水平究竟是不是反应组织缺氧的良好指标?
被动抬腿实验你做对了吗
在历史上,被动抬腿方法是循环衰竭和(或)低血压患者的首选急救方法。这个方法的原理是引导血液从身体下部到中心静脉及心脏的重力转移。在二十世纪初,当第一次研究使用标准化的被动抬腿实验(Passive Leg Raising,PLR)显示了其对危重症患者心脏前负荷的影响后,PLR相关研究的兴趣呈指数级增长,到目前为止,支持PLR有用性的证据数量越来越广泛,PLR也成为一种比较经典的判断容量反应性的方法。
液体复苏如何滴定CVP的目标
在本文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诸杜明教授围绕以下临床医生较为关心的问题进行详细解读:中心静脉压(CVP)能否代表容积?CVP能否准确地判断心脏前负荷?如何正确地测定CVP?液体复苏时如何滴定CVP的目标?
从病例出发看危重症患者呼吸支持治疗的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随着危重病学科的发展,既往的技术理念有所改善,技术手段有了较大进展,对于呼吸衰竭特别是严重ARDS患者的治疗,其治疗成果也在逐步提高。这其中很大程度取决于文中所提及的呼吸支持治疗新技术的应用。
望闻问切,把脉重症医学从麻醉学、急诊医学、重症医学的视角解读重症
基于重症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主任陈玉国教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刘大为教授分别从麻醉学、急诊医学、重症医学的角度进行了剖析。三位大咖思想火花的激烈碰撞,为广大同仁带来了更为深入的思考。《麻醉·眼界》杂志整理相关内容,惠及各位读者。
曲折中前行—— ARDS再认识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重症医学科主任
ARDS走过50年,ARDS的诊断仍缺乏金标准;ARDS的病因治疗需要得到我们的高度关注;就发病机制而言,目前没有一个药物是有效的,但是仍然需要我们致力于此方面的研究。当下,我们在临床中更多实施的是对症治疗而非对因治疗,ARDS任重而道远。
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种类之晶体沉浮录
解放军第309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目前,平衡盐溶液依然是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的首选,白蛋白可作为后续补液的选择之一,人工胶体羟乙基淀粉由于不良反应明确,现已被严禁应用于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人们对晶体液治疗作用的认识过程长远而曲折,并仍在探索前进中。
新时代中国麻醉和体外循环的关系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体外循环科主任
在本次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2018年年会上,龙村教授分别从专业职责层面和技术层面分析了麻醉学和体外循环医学的密切关系,并从麻醉与体外循环合作的角度探讨了他对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快通道心脏麻醉(FTCA)、精准医疗、目标导向治疗(GDT)以及多学科协同诊疗(MDT)等理念的看法。
体外循环技术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在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CAA)2018 年年会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斌教授以肺癌伴上腔静脉综合征、大腿黑色素瘤伴气管转移、肺癌伴左心房浸润、急诊气管断裂重建四个病例为背景,向我们分享了体外循环技术应用于胸科手术的麻醉管理经验,并详细介绍了这些病例应用体外循环的优势以及管理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小儿体外循环的三观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胸外科、体外循环科主任朱德明教授在讲课中详细介绍了小儿体外循环的三观,即大局观、个体观、科学管理观。《麻醉·眼界》杂志整理部分内容,惠及各位读者。
重症医学的昨天、今天、明天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于凯江教授在2017年中华医学会第11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的讲课中,回顾了重症医学建设的艰辛历程,审视了重症医学的现状,分析了重症医学的短板和不足之处,并就如何更好地发展学科进行了探讨。于凯江教授认为,我们应该齐心协力参与到重症医学的学科建设中去,加强学科质量,为建设更加有影响力的学科付出更多努力。《麻醉·眼界》杂志整理编辑于凯江教授讲课精彩内容,惠及各位读者。
量化重症医学质量——呼唤信息化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管向东教授就如何基于信息标准化来量化重症医学质量,提出自己的见解,《麻醉·眼界》杂志特整理精彩内容。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ustained Neuromusular Blockade in the Adult Critically Ill Patient,What’s New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汤展宏教授在2017年中华医学会第11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的讲课中,对《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Sustained Neuromuscular Blockade in the Adult Critically Ill Patient》(2016 年版维持成人重症患者神经肌肉阻滞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讲解,并从新旧指南对比的角度引入介绍。
肺泡过度膨胀和肺泡塌陷哪个损伤更严重?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黄英姿教授在2017 年中华医学会第11 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的讲课中,用直接和间接证据共同说明了,与肺泡塌陷比起来,肺泡过度膨胀的损伤更严重这一观点。
器官衰竭预防与患者长期预后
在重症医学发展的过程中,器官衰竭是重症医学科医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器官衰竭的预防是重症医学科的学科使命。重症医学科医生不仅是器官功能损伤的治疗者,更应该成为器官功能损伤的预防者。在中华医学会第11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教授围绕器官衰竭预防与患者长期预后精彩授课。
镇痛性镇静的“新”选择 —— 氯胺酮
在中华医学会第11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曹同瓦教授从重症监护病房(ICU)所有治疗的基础——镇痛镇静讲起,阐述了ICU患者应激的病理生理影响及镇痛镇静的意义、特点和原则,介绍了镇痛和镇静的评估方法和现状,进而引出了镇痛性镇静药物的“新”选择——氯胺酮。曹同瓦教授还对氯胺酮的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临床使用的优越性和副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客观的阐述。
脓毒症治疗质量的改进
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前任主席Craig Michael Coopersmith 教授在中华医学会第11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中对质量改进的含义及关键原则,脓毒症的定义、治疗现状和改进方法等问题进行阐述。他认为,质量改进应该是可测量的;脓毒症的定义很重要,因为不同定义会导致调查结果的很大差异;目前临床医生对脓毒症集束化治疗策略的依从性很低;通过提高对指南推荐的依从性可以降低脓毒症的病死率。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容量复苏指标更新
法国巴黎南方大学Jean-Louis Leboul 教授在中华医学会第11 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的讲课中,提出了他关于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容量复苏指标的一些新观点。
从ICU到OR:机械通气模式新观念在麻醉中的应用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
机械通气的目的是为了维持或改善患者氧合、保证一定程度的肺泡复张以及防止肺损伤,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麻醉状态下的患者以及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呼吸衰竭的患者。一直以来,麻醉科医生对机械通气相关问题的关注可能不是太充分,但是随着“从麻醉学到围术期医学”理念的提出,就要求麻醉科医生在手术中就采取合理的或者说保护性的通气模式来改善手术患者的预后。
浅谈围术期肺保护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前任会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与危重病医学研究所所长
围术期急性肺损伤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康复,应引起麻醉科医生的高度重视。未来还需发展更高效的麻醉药品输送系统,探索更有效的监测技术,在麻醉过程中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使麻醉药品的传输、麻醉监测更为精准,使麻醉过程更为可控,以最终实现精准麻醉。
DEBATE:下腔静脉变异度评估容量反应性是否可靠?
近年来,超声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重症医学领域。例如,在循环功能评估中,下腔静脉直径和下腔静脉随呼吸变异程度的监测被用以评估液体反应性和容量负荷状态。然而,下腔静脉变异度用于评估液体反应性是否可靠却引起了争议。在此场精彩的辩论中,正方从容量评估的重要意义、超声评估容量反应性的指标、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等方面阐明了下腔静脉变异度用于评估容量反应性的必要性和可靠性;反方持有完全相反的观点,从超声评估的准确性、实际应用和疾病病理生理等角度进行反驳,认为下腔静脉变异度评估容量反应性并不可靠。辩论双方逻辑清晰、思维缜密,精彩纷呈的对垒并未分出胜负,更重要的是通过辩论为大家厘清思路,引发对于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变异度评估容量状态这一方法和技术的再思考。
eCASH——最小化镇静为核心的重症者治疗措施
当前重症患者的镇静镇痛治疗最佳方案应当以患者为中心,给予早期镇痛,最小化的镇静治疗和最大化的人文关怀(eCASH),从而使患者达到舒适的目的,以减少重症监护病房(ICU)后综合征的发生率。
小儿体外膜肺氧合
体外膜肺氧合(ECMO),又称“体外生命支持”(ECLS),最初用于侧重氧合功能的长期体外支持,随后,其重点转移到清除二氧化碳,并用于心脏手术患者的术后支持。在过去的几年中,ECMO的多项功能已被测试和使用,使其成为临床医生采取生命和器官支持措施的重要手段。
体外膜肺氧合在危重症中的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皋源教授
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以器官功能受损为核心,临床医生需要搜集更多的信息来深入了解器官的情况,以形成合理的治疗方案。随着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日趋成熟和先进医疗技术的发明和完善,诸多技术支持如体外膜肺氧合(ECMO)、机械通气、血液净化治疗等有助于重症患者的诊断、监测和治疗。《麻醉?眼界》杂志有幸采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皋源教授,请他谈谈ECMO在危重症中的应用,为广大麻醉科医生提供临床思路。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专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周建新教授
我国每年约有60万重症颅脑损伤(TBI)患者,死亡约10万人。对于TBI患者而言,镇痛镇静治疗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部分。脑损伤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具有特殊性,因为脑损伤患者存在呼吸循环等重要生命功能的抑制,且需要进行意识评估。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成立为神经重症患者提供了更加规范、高质量的生命支持和强有力的保障,其兴起和发展对于提高神经病学整体治疗水平至关重要。《麻醉?眼界》杂志有幸采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周建新教授,请他谈及TBI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和NICU的建立,为广大麻醉科医生提供临床思路。
eCASH概念——新理念的提出
eCASH概念由欧洲重症监护医学协会(ESICM)前主席文森特(Vincent)教授最新提出的镇痛镇静理念——“以患者和家属为中心的镇痛镇静”。eCASH概念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早期舒适化、使用镇痛、最小化镇静和最大化人文关怀。
来自各个方面的大量证据都表明,早期深镇静与不良的长程预后有关,其中包括患者病死率、认识能力下降和精神类疾病相关。一些干预措施已经被提出,但是近期的临床对照研究仍提示,深镇静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仍是非常普遍的。
来自各个方面的大量证据都表明,早期深镇静与不良的长程预后有关,其中包括患者病死率、认识能力下降和精神类疾病相关。一些干预措施已经被提出,但是近期的临床对照研究仍提示,深镇静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仍是非常普遍的。
- 最新专题
- 脑科学
- 临床热点
- 阿片类药物临床应用专题
- 重症专栏
- 体温保护
- MDT共话麻醉优化与舒适化医疗
- COVID-19
- 2018浦江国际麻醉与危重病论坛
- “实”问大咖视频
- 2018国际麻醉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论坛
- pMDT
- 安徽省医学会第二十一次麻醉与围术期医学
- 2018大盘点
- 循环专题
- ERAS专栏
- 疼痛专栏
- 青年医生说——杭州站
- 2018国际气道管理大会
- 2018天坛国际麻醉与神经科学论坛
- 整合麻醉与围术期医学论坛
- 2018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麻醉学委员会
- 思享荟
- 2018(首届)东北亚麻醉国际会议
-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2018年年会
- 江苏省第二十三次麻醉学学术会议
- 2017浦江国际麻醉与危重病论坛
- 江苏省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2017年年
- 第一届中日友好医院 肺移植麻醉研讨会
- CAA2017年 中青年学术论坛
- 安徽省医学会第二十次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年会
- ASA知识更新解析
- 舒适化医疗
- 2017大盘点
- 高才捷足 齐心戮力
- 中华医学会第25次全国麻醉学年会
- 醉美中国行——ERAS理念下围术期规范化
- 2014 CAA学术盘点专题
- 第十一届届全国高危产科麻醉与分娩镇痛论坛
-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2017年年会
- 2016浦江国际麻醉与危重病论坛
- 2016中华麻醉青年委员学术论坛
- 第十六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年会
- 江苏省第22次麻醉学学术会议
- 2016中青年学术论坛
- CSA2016
- 2016天坛·国际神经外科麻醉论坛
- 2017年欧洲麻醉学会
- 2016年全国中青年麻醉学科医师学术论坛
- 第五届东方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大会专题
- 中国西部麻醉学论坛专题
- 第十五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年会
- 2015 OCAP精彩回顾
- 2015 CAA精彩回顾
- BJA同期述评
- 2016年终盘点
- 临床研究专题
- 日间手术经验分享
- 超说明书用药
- 2016pMDT
- 容量治疗专题
- 精彩山东